經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北京質量技術監督局、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筑委員會共同發布DB11/T1525-2018《居住建筑新風系統技術規程》,將于2018年7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對北京地區新風系統安裝提出來標準性指導方法 。
這是全國首個新風行業技術規范,也是第一部從整個系統的角度對行業進行規范的地方性法規,對于新風行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部規程規范了新風設備、管道及設計要求、驗收標準等。還明確了新建居住建筑應預留新風系統的安裝位置(包含新風管道的鋼套預埋)。新風從業有這么多年,這算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政策福利,以后會不會輻射到更多地方呢?這還需要我們這些從業人員的齊心協力,做出新風的良好體驗效果來。
這部法規的意義在于將逐步引導新風行業從定性的舊時代跨越到定量的新時代,為什么這么講呢?小柯告訴你,我們所理解的新風是什么,你就明白啦。新風毫無疑問是從新風機中吹出,但是新風機吹出的風不一定是新風額!
小柯認為亮點就是開篇講述的【新風量要求】
定量就是確定用戶能夠呼吸到的室外新鮮空氣量。那么整個新風系統鏈條上的任何一環都需要精心打磨才能夠滿足這個要求額。原來的焦點主要在于新風設備要求,現在的層次提升到了整個系統,保證你能呼吸到符合健康標準的新鮮空氣。為了滿足驗收標準要求,我們需要重新架構主機、管道及設計之間的關系,下面分享點小柯所理解的規程亮點。
新風量要求分為設計要求以及檢驗要求
一、設計要求
1、新風系統的最小新風量宜按換氣次數法確定,居住建筑最小換氣次數應按照下表要求進行設計。
居住建筑設計最小換氣次數
注意:這里以人均居住面積來確定最小換氣次數和以往簡單的根據建筑面積來確認最小換氣次數是有很大的改進額。相比而言,以人的活動為標準更加準確。
2、CO2濃度限值所需新風量
取最小新風量和滿足室內CO2濃度限值要求的新風量中的最大值作為設計新風量。
下表為本規程后面的《條文說明》里面的細則
(注:編輯空間有限,表格CO2濃度欄目進行一定的舍入,對于數據提取無影響)
FP區間[10㎡,20㎡]是住宅最普遍的情形,小柯現在詳細拆解下這一橫欄的意義。
當我們獲取功能區面積FP區間為[10㎡,20㎡],層高按2.8m計算,換氣次數0.6次/h
人均新風量Q=面積x層高x換氣次數 對應區間【16.8,33.6】
在睡眠狀態下(最低設計要求),人的CO2呼出量恒定,空間越小,CO2濃度越高。
若房間面積為20㎡時,人均新風量為33.6m3/h,室內CO2濃度對應0.083%,即830ppm.
若房間面積為10㎡時,人均新風量為16.8m3/h,室內CO2濃度對應0.126%,即1260ppm.
如果以GB/T18883-2002中規定室內CO2的限值為:(日平均值)0.1%即1000ppm。
那么10㎡時候的人均新風量設計偏小,需要進行復核,按照CO2濃度限值進行設計,文件中沒有直接給出XC的對應值,可以按照睡眠狀態下人均CO2呼出量XC=18L/(人?h)進行設計,如此同規程中的說明相符,此處下文有描述。
這張表格是大量試驗數據的歸納分析形成的,通過羅列不同活動狀態下的CO2濃度來檢驗我們的設計流量是否能同預期的設想相符,具有重要的實際操作意義。
根據人員的活動狀態和CO2濃度標準要求,在極輕活動狀態下,人均新風量達到28.84m3/h,即換氣次數達到1.03,才能使室內的CO2濃度控制在0.1%(1000ppm)。對于住宅,在實際進行新風系統的新風量設計時,可以按人員在睡覺狀態下滿足CO2限值的新風量進行校核。而對于公寓居住建筑,人員可能整天待在室內活動,新風量設計時,可按輕度活動狀態校核室內CO2限值。
——此段摘自條例說明,對于新風量設計是個重要補充
例如某住宅中的主臥面積約為30㎡,人員2名,需配置多少流量新風?
1、最小新風量法
人均居住面積Fp=15㎡,即屬于10㎡< FP≤20㎡,最小換氣次數0.6次/h房屋體積V=30㎡x2.8m = 84m3 新風流量Q=84m3x0.6次/h = 50.4m3/h
2、 CO2濃度限值所需新風量
成年人一般CO2 呼出量按照Xc=18L/(人?h),即在睡眠狀態下的呼出量。室內CO2限值按照最低要求控制在0.1%(1000ppm)以內,室外取0.04%此時對應的
兩者相比較得出較大值,60m3/h作為主臥的設計流量,但是要注意額,這個流量是需要系統驗收檢測到的流量值,按照驗收規范中的±15%范圍即在【51m3/h,69m3/h】區間才合乎規范。當然更加保險的做法是設計時候,按照規程的原則擴大相應區間。
二、檢驗要求
上面這幾個表格是我們進行設計時的最主要的依據,我們需要按照這些表里面的基本要求來進行設備選型,管道設計以及系統驗收。根據戶型功能、區域人員活動密度的不同分配相應的新風流量,出具計算書,施工安裝后,各個末端風口的流量要依照計算書來校核。
6.2.3.4:系統經調試,各風口的風量與設計風量允許偏差應在±15%范圍之內。
設計風量就是按照表格要求所出具計算書中的流量配置。實際上末端風口的新風流量需要大于最小換氣次數對應的流量,考慮到驗收的測量偏差,所以才會有負區間。
如果你是新風從業人員或者家里安裝過新風系統,從這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區別來了,原來的新風系統最終流量測試方式是根據手感或者絲帶浮動來檢測末端的風口流量,這個是很簡單的定性分析方式,但這個已經逐漸OUT了。
規程中關于PM2.5的測試部分摘取:
4.4.1 新風系統的凈化設備對 PM2.5 的綜合凈化效率不應低于 80%
6.3.4 新風系統調試完成后應進行通風效果檢驗,通風效果檢驗項目及限值要求符合表6.3.4的規定時應判定為合格,驗收應在檢驗合格后進行。通風效果檢驗應采用連續監測或現場檢測的方法。
表6.3.4 通風效果檢驗項目及限值要求
考慮到規范所涉及的PM2.5顆粒物的來源主要在于外部環境,而不是房間內部活動所產生的。密閉的空間內,新風系統通過送/排空氣置換的方式達到空氣凈化的效果,如果可以滿足CO2濃度設計要求,主機的凈化能力符合要求,對于PM2.5顆粒物的凈化也沒有問題。
根據上述要求我們可以大致進行設備選型了,但還需要考慮到約20%的管道阻力造成的流量降低,如此方能更加準確。
流量和凈化效率沒有問題的話,如何快速降低CO2濃度和PM2.5顆粒物濃度就上升到主要考慮的方面?這個涉及到管道設計及布置方面,規程里面并沒有太多涉及的地方,主要靠設計施工方的經驗,下次小柯為你講講自己在這方面的心得。
從用戶需求流量出發到管道分布、設計再回到新風設備本身這條逆向新風鏈條就是這個規程的精髓之處,小柯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專家們的良苦用心,在此順便表達下敬意。
Dupair 督牌新風(除濕)系統始終以用戶在室內能呼吸到符合健康要求的新鮮空氣作為我們的初心,不斷完善進步。希望Dupair 督牌新風(除濕)系統也能為您服務,改善您的室內空氣質量。
美國Dupair督牌創立1977年,總部位于美國威斯康辛州,主要從事智慧型、節能型空調和特種通風設備的研發、制造及系統應用,致力于民用(住宅)建筑環境的改善。
Dupair督牌新風(除濕)系統由美國世界凈化技術專家、中國千人計劃專家、原貝昂創始人及其團隊與中國暖通空調科研院所聯袂出品。